close

  

  自從幾天前所寫「追求哪門子的公理與正義?」一文登上聯合新聞網的首頁評論之後,收到不少異議人士的咒罵,粗俗文句當作笑話看過則矣,有人說我終究淪為旺中走狗、說我變相踐踏新聞自由、說我是戕害台灣民主的幫兇……,眼見於此不禁兩行熱淚,以前再怎麼狗吠火車,無非就是希望能改變些什麼,哪怕只是請我們英明神武的馬總統別再專跑頒獎、剪綵與致詞行程這種小事;如今不過寫篇文章,即能造就如上所述此等偉大事蹟,認真說起來我還該沾沾自喜一番,儘管這在別人眼中可能是墮落的。

  

  此次參加「反媒體巨獸青年營」雖然沒有上街遊行,這營隊經驗確實令我受益良多。除了達到親眼目睹眾多偶像的心願之外,也感受到伙伴們熱忱與正義的革命理想,這點我從沒懷疑過,但還是得重提法國左派社會學家Pierre Bourdieu說過的那句話:「熱情而真誠的學生,是社會運動操縱者最廉價的資源」。即使願意投身改革,仍必須釐清自己的初衷,如果找到了自我價值而確立方向,那我恭喜你,並且致上最高敬意;但若只是一窩蜂地跟隨,唯恐容易追求屬於「別人的正義」,這點你我都必須認真思考,否則社會運動不啻流於形式上的表面活動。

 

  一個真正而有效的抵制活動,在我個人字典裡的解釋應是原本你想買、可以買,或者已經買,但為了某些因素而拒買甚至退貨,以表達不滿之情,儘管這會造成你的不便。但有些人令我不解,明明原本就沒習慣看報紙,也興奮地跟著喊起抵制《中時》,這就跟之前梁文傑呼籲抵制宏達電時一樣,明明一堆人原本就不打算挺國貨,手裡拿著三星或是蘋果,撥著電話傳著訊息要大家一起抵制HTC,好似忍痛犧牲自己,參與了歷史;再不然,某些人嘴上喊著抵制旺中,回到家裡照樣看著「康熙來了」、「大學生了沒」,甚至有時錯過還嚷嚷著要看重播。我並非汙名化所有社會運動,但就我所知確實有些人是抱著一窩蜂的心態參與其中,我想這大家也無法否認。

  在營隊裡,除了「大學要讀哪?」,我被提問最多次的大概就是「你為何不反旺中?」 

  之前已經說過,我不是要去踢館,我沒那意思,更沒那本事。我反對什麼,或者不反對什麼,當然是出於個人意識型態而選擇;說到底,沒有人是完全客觀中立,問題在於你自己知不知道而已。我不反旺中,並不代表我認同它對於某些事件的新聞處理方式;我不反旺中,並不代表我視反旺中者為敵,只是我無法說服自己,去參與一個與自身理念相異的群眾運動。

  關於旺中併購案,社會當然可以有多元的聲音,何況是在標榜言論自由的台灣;然以法治精神而論,政府只能有一個立場,即是依法行政。惡法亦法,目前法律怎麼規定就該怎麼行使,主管機關雖然有權准許或駁回,但依法只有禁止中資和壟斷,既然投審會已確定旺中案沒中資,公平會也確定沒壟斷,我個人較偏向准許立場。

  觀諸目前反者論述大致上可分為三點:蔡衍明親中的意識型態顯著,接受《華盛頓郵報》專訪之表態極為不妥;跨媒體集團再行垂直整合會形成巨獸,進而壟斷言論、思想自由;旺中媒體從走路工事件以來之手段粗魯殘暴,踐踏新聞專業。

  我無意幫蔡衍明說話,以他尊榮高貴的身分根本也輪不到我來幫他說話。大家對於每件事的解讀本來就不可能完全一致,否則就不叫大家;媒體有自己的立場再正常不過,旺中集團有,《華郵》也有,《聯合》、《自由》、《蘋果》皆然,即使你我不見得接受,但一個健康的公民社會,尤其是在自詡比中國先進許多的台灣,也應該接受報老闆以個人身分,向其他媒體闡述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之權利才是。

 

  而關於巨獸壟斷之說,個人才疏學淺,僅就自己「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」,實在難以相信於此資訊爆炸的世代與社會,還能有幸看到專制獨裁國家所有的景象;何況併購尚未成功,壟斷情事猶在未定之天,我無法苟同將過多「想像」加諸於他人之上。有人認為,之前許多主流媒體對於反旺中活動紛紛噤聲,寒蟬效應業已發酵,但從9/1當日新聞看來,似乎並非這麼一回事。

 

  至於走路工事件的新聞處理方式欠妥,更精確地說應該是荒謬,身為一個心智正常的人,我無法否認。「追求哪門子的公理與正義?」文中所提及黃國昌那段,應該是個人文筆拙劣導致有人誤會。我的意思是,每個人都有意志自由,針對「確實存在」的背景、事件之討論皆可受公評,沒有必要指摘甚或攻訐誰以大欺小,畢竟這社會並非先提告就佔贏,做得太超過只會引火自焚,猶如現在情勢一般。而深受提告威脅的「受害者」, 大可把3/6《中時》那篇「誹謗除罪化的時候到了!」社論翻出來,反將它一軍。

  有人說,旺中併購成功的話,我們即會失去選擇多元的自由,但我打從心底認為,我們根本不曾擁有過這樣的自由;又或者說,這樣的自由其實一直存在,聽來有點饒舌,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才好。

  現下媒體素質不忍卒睹,內容深度最多只有水餃碟子深,從50台轉過去再轉回來,內容幾乎一個樣,車禍現場永遠令人怵目驚心,巷口美食老闆的手從來沒停過,何來「選擇多元的自由」之有?重點不在我們看不看得到多元新聞,而是我們自己要不要去找新聞來看;而如果說因為媒體違反新聞專業而抵制它,這當然是我們閱聽人與消費者的自由,但若照這邏輯推演下去,估計台灣大概沒有一家媒體可以看了,走筆至此不禁悲從中來。

  依個人拙見,眼看旺中併購案「木將成舟」,如果我們真的怕壟斷,應該是從相關法規上設法補強,或者改變系統平台的生態,甚至研議單頻單賣機制,毋寧才是根本之道;但如果要去抵制,很抱歉我做不到。

  幾天前在臉書上看到一位《中時》記者寫下(僅憑印象):「我敢保證,我與同事沒有一天對不起讀者。」以我個人生活上較常接觸的報紙而言,可以明確感受《中時》內部仍有許多高水準媒體工作者,產製相當優質的新聞報導,他們可能礙於現實考量,留在體制內奮鬥;我們不管怎麼反就是反不了旺中併購,卻很可能令這些敬業的媒體工作者更加失落、挫折。

  昨天《自由時報》的「自由廣場」有篇投書評論,引用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名言:「我不同意你的觀點,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。」說得很好,我們常將這句話拿來加強自己的論述,卻常忘記將這句話套用在反方立場。我始終相信,台灣是個難能可貴的自由社會,惟惜有些時候理性與包容少了點,我們作法容或不同,初衷卻未必不同,實在無須走在反或不反的價值獨木橋上爭先恐後。

  謹以此文,除了參與營隊後有所感,給自己一個交代,也同時獻給因討論旺中案而唾棄我的朋友們。

   

 

 

  

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– 遠離慢性病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paul61 的頭像
    mepaul61

    孫香香的正妹天地網

    mepaul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